返回網站

教師專訪_何星冉(泰勒老師)

跳舞在我生命裡,就像呼吸那樣自然。

· 舞者/演員/音樂家,教師介紹

與其說我很喜歡爭取大家的目光,不如說我是因為很喜歡表演。

從小我就非常喜歡表演這塊領域,又加上是獅子座,很愛現,現在回過頭審視自己,當時的我簡直就是一個患了「Center病」的孩子。身在充滿舞蹈的環境裡成長,終日看著所有大大小小的姊姊、老師們跳舞,耳濡目染下,我認為這是生活的一部份,就像吃飯一樣自然,從沒有突然想要跳舞,在我生命裡,舞蹈就是氧氣一般的存在。

broken image

(星冉於法國巴黎 圖片來源:許顯隆)

旁人眼中或許是很衝動的決定,卻是我找回對於藝術熱愛的轉捩點。

進了國中、高中的舞蹈班、本來以為會一直走下去,進入大學的舞蹈院校,可能因為從3歲就學習跳舞,累積很多年的表演經驗全是舞蹈,反倒使我覺得是時候可以嘗試別的東西。很多人會覺得,國中保送、高中保送、大學甚至可以舞蹈、戲劇雙主修,我這麼離開北藝是很衝動的決定,但嚴格來說,發現對藝術的熱愛,離開北藝其實是很重要的轉捩點。

broken image

(星冉參與校內製作幕後畫面 圖片來源:Sissi Chang)

東西方學院風格差異

離開北藝,或更廣泛來說,是離開了亞洲的學習環境。雖然我也沒有實際上過亞洲大學,但我就讀的高中是大學先修部,雖不是全台大專院校都是這樣,但我自己的體會,在亞洲所謂同儕的力量、情誼很濃厚,高中、大學的同學聯絡交流很密切,也很有革命情感,常會一起趕著某個製作,或是一起批判某個老師。可是西方的學校,同學是同學、朋友是朋友,學業、私生活劃分很乾淨,老師雖說有問題都可以問我,但禮拜五5點之後他就會消失兩天,怎麼也聯絡不上,直到他打卡上班的那刻才會再出現。不過說起來東西方的教學風格差異也都有利有弊。

broken image

(2018凱畢與星冉於法國孔佛朗國際藝術節演出雙人舞 圖片來源:許顯隆)

西方相對而言更重視每個人的「個體」,也很注重「獨立思考」的能力。上課模式來說,臺灣學校給我的感覺是,老師問了個問題,如果我不是被點到名的學生,我不會想要主動回答。但在美國,不管老師說了什麼,就算不是提出問題,他們都會很重視每個人的意見,也會要求每個學生都該有自己的主見,想法必須被聽見。反觀臺灣則是重視凝聚力、團結一致的精神。面對師長教授的課程,我們總是被動接受的一方。到了那裏給我很大的衝擊是_我不知道自己可以有那麼多意見、那麼多想法的權力。在臺灣,出席率是成績占分很重要的一環,也常有學生們「人到,心沒到」的狀況發生,但在西方,你沒有發表意見、沒有出聲,即便人坐在教室裡頭也等於缺席,想法的傳遞遠比沒有靈魂地虛應故事來得重要。

broken image

(星冉擔任街拍模特 圖片來源:Lada Chail)

broken image

(星冉擔任街拍模特 圖片來源:Lada Chail)

沒有問題是蠢問題,問題通常都出在沒有問題。

東方教育模式,常教導我們謙虛、小我的態度,希望孩子能在群體中不要太突出,「特別」、「很有意見」反倒不是直觀好感的形容詞。孩子們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,自己會丟臉、出糗,從不輕易接受掌聲讚美,他們養成的不是謙虛和善,而是失去肯定自己的能力。如果真的表現很棒,面對讚美卻躲得遠遠的,英文說法就是「不拿credit」。經過了這趟美國行的洗禮,我才明白能夠擁有自己的意志、勇於發表自身的看法是多珍貴的能力。這本是我們的天賦,只是在這較保守的制度裡,漸漸被消磨殆盡。我想讓孩子們知道「沒有問題是蠢問題,問題通常都出在沒有問題」只要我們肯開口、實際去發表自己的看法,與同儕、師長們來回溝通、討論,並加以付諸執行,相信都會有更好、更有效率的成果。

broken image

(2018泰勒老師與孩子們合影於雲揚舞蹈教室_文賢教室 圖片來源:許慧貞)

曾以為戲劇是搬演虛假的角色,真正學習才發現,其實是去正視、面對內心深處的恐懼。

離開從小到大最熟悉的舞蹈環境,投入戲劇系,也算是當時自己的一大突破,也是因為這樣冒險,我才真切發現藝術的力量。我很愛表演,但我對表演的既定印象就是表現、外放,加上英文字面的acting,我向來都以為是虛假、搬演的意思,直到我進入戲劇系才發現,演員需要去正視、面對很多內心深處的恐懼,就像洋蔥一樣,一定要剝到最深處才能詮釋劇本裡一個個虛假的人物。以前我都認為演戲可以體驗各式不同的人生,很有趣、很新奇,但我後來才明白,如果進入角色前不夠了解自己,那些東西都太表面了,要足夠充分去正視自己的缺點、劣根性、缺陷、性格上的稜角,真的這麼了解自己、相信自己,才有辦法把自己放下,再經由排練、藉由演出,讓一個角色忠實地走進你的身體裡,所以對我來說,表演不是演出,而是把角色活進去。

broken image

(泰勒老師於學生製作Love中飾演患有思覺失調症的Brian 圖片來源:AAU)

broken image

(泰勒老師於學生製作Love中飾演患有思覺失調症的Brian 圖片來源:AAU)

舞蹈需要戲劇理論、劇場概論嗎?

我相信理論基礎是該有的,不論我們今天要知道政治、經濟、藝術等各個領域,都必須知道它是怎麼開始的,宏觀遠古、綜觀近代的歷史、事件紀錄,就算沒有精讀也要瞭解基礎。假如你今天學了表演,卻不理解鏡框式舞台、不懂得黑盒子劇場帶來的效益,反而會覺得自己在這領域中過得渾渾噩噩、不知所措。不過學得越多才會越感受自己的渺小,以前總覺得自己的知識、能力已經準備得夠充足,但後來發現世界上永遠都還有值得學習的,會進步的人,就是不會覺得自己夠用,無論資產、知識、才華,永遠都要覺得還不夠用,才會一直去進步、持續保持渴求。

broken image

(泰勒老師於微電影Pumpkin & Mayyonaise中飾演失意的音樂家 圖片來源:Catherine Chuck)

融合戲劇、英文和舞蹈,是當今的流行趨勢。

而融合舞蹈、英文和戲劇的創作形式在這個時代一直有著嶄新的實驗性,也有非常可觀的前景,現下許多指標性的國際舞團、劇團都在嘗試這個類型的突破,相信如果能夠充分運用我們所學,將劇場的觀念、基礎打穩,再加上舞者們擅長的舞藝,靈活使用劇場空間,讓表演的概念不再受限於只是「在臺上跳舞」,我們也能創作出更多有趣且富有可看性的作品!

broken image

(泰勒老師與Steven Ho於短片The Brother飾演個性截然不同的兄弟檔 圖片來源:Jack Scarno)

broken image

(泰勒老師與Steven Ho於短片The Brother飾演個性截然不同的兄弟檔 圖片來源:Jack Scarno)

我是許團長的小孩,更是何星冉。

其實從我很小的時候都會覺得,別人看我的第一眼永遠是_我是許團長的小孩、「舞蹈老師」的小孩,我會說我當然很幸運,能夠身在這個家庭、這個環境,正好與我的喜愛相符、家裡就有很值得我學習的家人,這對我來說真的真的很幸福,但相對來說也給我很大的壓力,也會收到各式各樣的輿論。像是我因為舞蹈比賽的成績被保送國中舞蹈班,我很感激這個機會,但也會收到有人說,是因為人脈、靠關係。我一直都覺得我是個很幸運的小孩,我知道或許自己能力沒有那麼好,但我的機運、評審緣也帶給我很大的幫助。到了升高中階段,也是面臨相似的狀況,當時六校聯招榜首,取得保送左中舞蹈班的資格,也有收到一些謠言,進了北藝之後也面臨大同小異的事情,升學有人說特權,比賽就會說靠關係。直至現在,我當了老師,可能開設了一些課程比較新穎的課程,還是會有人說「沒有實力也沒關係啊,反正他可以拿現成的。」我不能否認出生在一個舞蹈家庭,那些不是我的努力的確讓我得到更豐富、更多元的資源,但很多事情當然還是要自己努力才能有獲得呀。也希望大家能夠記得,我是許團長的小孩,更是何星冉,我是那個熱愛跳舞、忠於表演的何星冉!

broken image

(凱畢、泰勒、許團長與參加歸仁國中街舞比賽獲得第一名的學生 圖片來源:陳姿吟)

broken image

(2018凱畢、泰勒與街舞班孩子於歸仁文化中心30週年聯合演出 圖片來源:陳姿吟)

broken image

(2018凱畢、泰勒與街舞班孩子於情定城堡演出 圖片來源:陳姿吟)

撰稿:陳姿卉